在深圳,“配眼镜,找博士。”这句话已经成了市民们的生活经验之一。
短短二十余年里,博士眼镜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店成长为国内眼镜行业的翘楚,奥秘何在?博士眼镜董事长刘晓道出成功秘诀——“尽最大的努力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断学习,每天进步,就是成功。”
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
博士眼镜董事长刘晓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农民家庭里。身为长子的他,从小就协助父母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十多岁开始,他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在县城卖菜,天还没亮就到田里耕地,不管刮风下雨一直坚持。一边读书一边务农的日子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生活。
刘晓做过很多抉择,但他目前为止,做出的最重大抉择就是毅然放弃一份舒适、安逸的政府机关工作,选择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选择创业,源于刘晓生命中一位重要人物。她就是刘晓的妻子、现任博士眼镜总经理范勤。当时范勤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校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为配一副眼镜,两人邂逅了。范勤是学光学的,开眼镜店是她的梦想,于是刘晓用尽所有的感情和财富,与范勤共同铸造这份心爱的事业。刚开始创业,两人便达成共识:创业不仅仅为赚钱,更希望的是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1993年3月,第一家博士眼镜店在深圳红荔路开业。当时,这家30平方米的店铺里只有3个营业员,其中还包括范勤。
创业初期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刘晓不断学习各种经营、管理方法。他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以顾客需求为向导”的营销模式。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当时,这种先进的理念,让博士眼镜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多年来,他们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让员工专业化、“博士化”。凡是进入博士行的员工,都要经过考试合格再持证上岗,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除此之外,公司还不惜重金从北京、上海请医疗专家授课,率先引进国际质量专家对各分店实行规范化管理。
早在1998年,博士眼镜就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全市验光配镜技术比赛的一等奖,并被推荐为全国眼镜行业十佳单位。
服务是消费者非常看重的一项,博士眼镜对在博士行购买的产品都视以博士行会员,享受终身保修服务和配镜优惠,并不定期获得一些相关信息。博士行还自行给顾客建了档案,各分店之间联网,顾客可到就近分店查询资料,得到维修服务。这些还不够,博士行还创新建立起回访服务,不定期回访顾客,收集顾客反映意见。一项项细如发丝的工作,让博士的实力一天天增强,赢得了鹏城市民乃至其他城市顾客的心。
用“规则”管理企业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当时快40岁的刘晓又赴海外求学。通过学习,刘晓掌握了很多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他发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人”管,而西方则使用“规则”来管理企业。
回国后,一场重大的改革在博士眼镜悄悄地进行着。企业开始全面执行国外的高标准制度,从人员的专业性到设备的专业性,以及质量管理制度都以国外著名集团的标准来执行。博士眼镜从沈阳、大连、安徽等地招收一批医学院视光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来到博士眼镜后,跟随公司经验丰富的视光师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然后再经过层层筛选。对于一些老员工,则出台一系列培训奖励计划,鼓励大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还有一系列的“视光学”培训班、视光学学术交流座谈,高薪聘请视光学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等,整个公司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近几年,刘晓和范勤留在国外的时间较多,但这丝毫没有阻碍博士眼镜的发展,博士品牌一如既往朝气蓬勃。刘晓说,“这有赖于这套规则,整个公司的运作依靠的不是任何个人,这样可以让企业持续发展。”
如今,博士眼镜品牌已经走过20年。随着企业的壮大,刘晓遇到不少投资机会。但他一心一意做好博士品牌,丝毫不受诱惑的影响。
“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一直是刘晓坚定的信念。“要做就做最好的,不求最快,但求最好、最强,创百年老店,让企业活着、活得好,还要活得长。”这是刘晓打造博士眼镜百年老店品牌的决心。
在博士,很多员工将企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看待。在公司服务8年以上的员工有20多人,100多人服务年限超过5年。自2000年以来,已有几十位员工通过企业将户口调入深圳,在深圳安家。看着自己的员工从小伙子到成家,刘晓就像看着自己的兄弟成家一样感到欣慰。
把“慈善”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在刘晓的内心,除了博士眼镜,还有一件事被他当成事业来做,那就是“慈善”。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澳洲,刘晓都会接听每一个来自国内的电话,因为,“我在想,也许又有人需要我的帮助了”。
国际上有一个专门为弱势群体提供大规模人道服务的组织叫“狮子会”,刘晓就是深圳红荔狮子会创会会长。深圳狮子会组织的第一次“西藏光明行”活动,便是他率队前往的,那一次奠基之旅,共为151个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从2000年3月开始,刘晓一直资助清远的20个贫困孩子,坚持为他们交纳学费,资助他们读书;为盲人歌手林中秋实施白内障手术承担全部住院手术费用;为西藏妇女德吉央珍来深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提供住院及手术费用……
刘晓常常说,“人这一生,总有些事情让自己骄傲得心潮澎湃,也总有些事情让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如果我可以被那些贫困的人们选择,被那些充满爱心的事业召唤,被所有的爱心奉献者信任,我想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说,他喜欢流星刹那划过天际所迸发的光芒,“因为它们曾照亮了路人的眼,哪怕自己燃尽,也愿意成就别人的双眸。而人生能够为别人所付出,人生又有几次可以这样付出,我愿意为慈善事业如流星般孤注一掷的付出。”
来源:光明网
温州国际眼镜展将坚守供应链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联合应用的临床评价
2011年3月4-6日意大利米兰国际光学展
专访暴龙眼镜总经理黄法调:或实施多品牌战略
专家告诉你咋挑太阳镜
浙江玉环:严冬难捱
2010年SILMO巴黎国际眼镜展
郑石平—成就传奇的美丽之目语眼镜模特大赛
夏季出门墨镜不离身 当心干眼症缠上身
岳小宝:眼镜制造企业需要的是傻瓜式操作的设备
小孩子不适宜佩戴太阳镜
沈贤胜:硅橡胶配件已成业界新宠
2010年11月3日至6日香港眼镜展 精心演绎创造力
杨亦元:铝镁配件与成镜的组合是一种潮流
张鸿林:我在改变视界
太阳镜阴天也是要戴
崔书兰:热心眼镜业公益事业
2011年04月09日-11日英国伯明翰国际光学展
“百元眼镜”金杨路开新店
女人的衣柜里至少要准备10副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