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记者以导购员、学徒工身份,应聘北京多家眼镜店、加工车间,发现其中暴利与猫腻,如在生产地批发价几元至几十元的镜架、镜片,在商店柜台上,身价就翻了几十番。眼镜如今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并发布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视力低下者约有41%,初中生约有67%,高中生约有80%。可见,眼镜市场存在经营乱象将损害很大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亟待工商部门加强监管。
一、眼镜市场经营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超范围经营行为普遍存在。目前,申请核定从事眼镜(不含隐形眼镜)销售的,无需任何前置审批文件即可登记注册;而申请核定从事验光配镜服务或隐形眼镜销售的,则需分别持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才能予以登记,但具备以上两项资质门槛较高、程序复杂。因此,绝大部分规模小、地处远郊的眼镜行,都存在违规提供验光配镜服务或偷偷销售隐形眼镜的行为。
二是虚假宣传的手段呈多样化。经销商为获得利益最大化,懂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消费者的心理,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噱头,如将普通眼镜夸大为具有医疗近视功效的产品,将一般的塑料材质说成永不变形、抗压抗弯曲的高科技材质,或将黄绿膜、绿膜、蓝膜、黄金膜等普通镀膜镜片吹嘘成具有防辐射、防疲劳、防紫外线功能的镜片等等,来达到其销售目的。
三是“傍名牌”现象成行业潜规则。如今,镜架、镜片的品种品牌逐渐增多,为执法部门、消费者正确识别产品品牌增加了难度,使经销商可以任意用质量差的产品冒充质量好的产品,以档次低的产品冒充档次高的产品,甚至在商标上玩起文字游戏,如将“amani”混为国际品牌“阿玛尼”误导消费者,致使眼镜质量无法保证,价格却居高不下。
二、加强对眼镜店经营乱象监管的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合理消费。结合各类大型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专题展板、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广泛宣传眼镜消费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要一味追求名牌,购买眼镜时注意选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齐备,且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技术力量的眼镜店。
二是立足源头治理,规范主体行为。依托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对辖区内的眼镜店是否存在无照经营、有证无照、有照无证或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排查,确保主体合法;加强对眼镜销售、宣传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引导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合法合规经营。
三是严查违法行为,维护经营秩序。对眼镜店的宣传单、店堂广告、产品说明书等进行重点审查,严厉查处虚假、夸大宣传眼镜功效、使用材质的广告违法行为;对商标标识进行重点核实,严厉打击假冒驰名(著名)商标,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及仿冒知名企业名称等“傍名牌”违法行为。
四是畅通监督渠道,延伸监管触角。引导消费者重视索取购物发票并保留购物凭证,一旦发现配戴眼镜与经营者宣传不符或视力急剧下降等情况发生的,积极通过12315申投诉平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加强与质监部门的密切联系,联合对眼镜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查,并加强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曝光力度。
来源:宜宾新闻网
广东省质监局公布近一成眼镜产品不合格徐州市初中毕业生开始体检 视力降低成主要问题
教育改革别忘保护 青少年视力
抽查显示太阳镜合格仅两成 劣质镜有三大特征
白山市妇幼保健院免费为儿童筛查视力
尼康新型眼镜镜片发布
大连:3D眼镜大多消毒不彻底
“小眼镜”的背后:近视趋于低龄化
宝岛眼镜涉足眼科治疗领域
丹阳工商查获假冒伪劣国际品牌眼镜
沭阳县残联为90名低视力残疾人免费配发眼镜
青少年成近视患者”重灾区” 9成大学生需戴眼镜
用“文凭”留住好员工 鹭达眼镜百名员工齐上大学
东方医院眼科昨为近千名 中学生建视力档案
3D眼镜破裂 一场电影花了350元
金安区工商局:眼镜真伪起分歧
尽快规范青少年视力低下筛查
宁波卫监部门抽检隐形眼镜相关产品
南充市嘉陵食药局整顿隐形眼镜市场
3万名贫困生可免费验光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