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趋势 打造全球“眼镜信息航母”

一个原本普通的贸易网站,经过四年半的精心运作后,荣膺“中国行业网站100强”,成为中国眼镜行业唯一的上榜网站,与阿里巴巴等大型网站一起走上了领奖台,这就是“温州眼镜网”。

  如今的“温州眼镜网”集多功能于一体,为客户一站式服务,赫然锐变为一艘眼镜行业的“信息航母”。可有谁知道,就象温州许多成功的大老板一样,其当家人朱寿春先生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本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他。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朱总,你好!想当年,正当自己的眼镜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你却主动与温州市眼镜商会合作,创建了“温州眼镜网”,内在的推动力是什么呢?

  朱寿春(以下简称“朱”):趋势使然。温州眼镜在全国同行中起步较早,产品一开始也是内销,碰壁之后开辟了外销渠道,这样反而成就了温州眼镜高速发展的速度与规模,2002年前后,仅太阳镜的生产总量占了海外眼镜市场的40%以上,国际贸易日趋活跃。

  因为我拥有自己的公司,所以直观地感触到了交易方式的渐进式变化,从手工开票,过渡到电话、传真,直至互联网。网上交易的简洁与快速使我叹服高科技手段所带来的好处,推己及人,于是萌生了创建专业网站的愿望,然后呢,成了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记: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据我了解,你本人的学历并不高,却玩起了最具学历意味也最为前沿与科技化的电脑网络,成长为一名CEO,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华丽转身”?

  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碰到过一些难题,那也是对创业信心应有的考验,对于我来说,看准了的,就要做到底!退休之后,也要交待后人好好干。

  记:你进入这个行当,是因为看准了什么?

  朱:还是趋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介绍他的成功秘诀时曾这样说过:“我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首富,虽然与我们的产品很优秀、与我们的微软公司很会销售有关,但很多人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眼光好。”他说到了“眼光好”的一个标准就是“把握趋势”。

  我不是刘伯温,可以后知五百年,但眼睛既然总是张开着,也就要观察一些事物。新千年伊始,国内冒出了若干个门户网站和网络服务商,而其中的许多家往往只收费,不服务,商业空白点很多。既然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那么,网上交易必然地将不再是一种“时髦”的玩具,而将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商贸工具,就象古代的书生用毛笔写字、现在却是无纸化办公一样正常。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趁势而上,能够催生出比尔·盖茨这样的世界首富和世界五百强的Interl 公司等企业。看到这些问题,我就进来了。

记:朱总的创业经历与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那么,到目前为止,“温州眼镜网”吸纳了多少客户?

  朱:我们一直以BtoB的业务为主,正在准备过渡到BtoC。对于前者,我们建立了企业会员制,包括免费与付费会员两种,目前已发展到4900多家,主要分布在温州、广东、厦门、江苏、上海、北京,并遍及欧美、新加坡、日本、中东等主要的眼镜生产或贸易地区,总体上是以国内企业为主,其中,温州企业占了近半数。当然,我们绝不排斥任何地区的客户在我们的网站注册。

  记:我们在平常的采访中体会到,温州眼镜业老板比较“抠”,建议他订一份百来块钱的报纸可能都要考量了再考量也不一定会“下单”,要拉他们“下水”成为你的会员,是不是先要来点课前辅导?

  朱:是有这个必要,但目前我们只能用举办一些活动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所谓“寓教于乐”吧。

  记:开展了哪些活动?

  朱:我们与温州市眼镜商会携手先后举办了六次眼镜行业的户外、户内拓展活动,或登山,或郊游,在过程中加强了会员的感情联络与行业影响力、凝聚力,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最近的第六次活动有二百余名参加者,三分之一是企业老总,一些大企业老板都前来参与,说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此外也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培训。

  记:任何事物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你认为在眼镜业全面推行电子商贸还需要多长的时间?

  朱:温州人讲实际,温州的第一代老板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攒下了可观的经济实力,有比较固定的客户,在这部分人看来,没有网络,企业也照样能够运转,因此,对虚拟的网络平台不太关注也是有的,这种现象很正常,在中国的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但是,“今日之是未必是,昨日之非未必非”。现在的商家做生意,普遍地是先在网上了解你企业的信誉、形象或产品等相关信息,然后才产生与你接触的意向。有些企业本来越做越大,可公司的地址变迁了,电话也改了,由于不重视网络维护,相关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对方一个电话打过来,还是联系不上,白白地坐失商机。另外一种情况是,对方通过其他渠道也知道了你的企业,甚至也产生了要与你接触洽谈的愿望,但网上一查,却找不到“你”,就会很自然地怀疑你这个企业是否真地存在,怀疑之后,也许就放弃了沟通。这样,企业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萎缩,三五几年过后,这个企业是否还存在都很可能成为一个实际问题,显然不利于发展。象这两类咨询电话,我们接到的数量之多,有点出乎想象,真为那些企业主感到遗憾。

  只有当眼镜企业主认识到了这些危害,从观念上调整过来,才会加速电子商贸的进程。具体的日期则不好说。

  记:有人认为“温州眼镜网”这个名称太局限了,会影响它的发展,你有这种担心吗?

  朱:“温州眼镜网”自正式运营以来,我们并没有在全球最大的中英文搜索网站做过推广,但因为点击率居高不下,人气越来越旺,已经不可置疑地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专业眼镜网站,形成了“要搜索眼镜相关信息必进温州眼镜网”的格局,堪称行业的“信息航母”,这就表明我们的品牌已经借互联网本身的魅力强劲地推向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需要“眼镜”的区域、企业或个人,“内力”日深。温州本地的眼镜业如何发展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但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局限我们了。当然,我们希望温州眼镜更上新台阶,那样就“水涨船高”嘛。

记:温州的上网电脑已超过百万台,其中就有许多眼镜企业的网站,他们不一定需要“温州眼镜网”这个平台。

  朱: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与其他网站相比,我们的优势很明显。一,“温州眼镜网”与《眼镜导报》同为眼镜行业的两大强势新闻媒体,一网一报,既立足于温州,又面向中国大陆和全球,连袂为眼镜行业的发展助力,互相呼应,是不折不扣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温州是全球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有着庞大而成熟的产业链,这是我们得以发展与壮大的坚实土壤,反过来说,这些企业、这个产业群也需要我们对它进行“文化包装”,否则无法与国际接轨,自缚手脚。

  二,我本人做眼镜已近三十年,熟悉温州的企业环境,知道同行最需要什么。“温州眼镜网”有“企业介绍、产品展示、新闻资讯、电子商贸、论坛、人才招聘”等多个产品,既有超量信息,大有看头,又可以定向搜索,或搜索产品,或搜索买家、卖家,日流量高达二十万余次,就是一个证明。并且,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今年将推出“镜贸通”,这个产品象QQ一样,可以建立商群,可以即时视频聊天,实现全面而便捷的商务沟通。

  另一方面,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单个的企业网站就象一家家“店面”,或一架架“战斗机”,一滴滴“水”,独立行事是成不了气候的。“温州眼镜网”就似一片“开发区”,一艘“信息航母”,一汪“信息之海”,一旦整合了单个企业的资源,就会为企业无限地推广形象,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经济的成本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上、下游商家,并且,你要找的客户或潜在客户也同时可以简便地找到你,再加之一报一网的联手宣传,实现“天上地下的信息互动”,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记:朱总,你说了“温州眼镜网”一大堆的好话,有没有实际受益的例子呢?

  朱:九月份的《浙江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三个大学生在暑假实习时,为几家企业建立网站,就是这么一招,竟然引来100万元的订单,电子商贸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结合眼镜行业的实际,近年来,全球性的眼镜展会日渐衰退、缩水,象九月份的北京展,展位增加,参展人数却依然如故,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参展的成本过高,企业不堪重负。而“温州眼镜网”可以真正地做到足不出户却“一网打尽”,那些信息更新较快的企业,象温州的爱氏、三晶、冠豪光学,2004年就在我们的网络建立了全面的链接,通过图片、文字、语音信息,使客户立体式地了解到企业的产品、企业文化和其他参数,有效地扩大了商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另外也有较多的企业尝到了这种甜头。

  可以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一位姓唐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就在本网掏金,约半年时间竟结识了十多个外商,开始时只是接些小单,后来上升为成百上千万元的单子,两年时间不到,已俨然成为一个外贸大款,可见电子商贸的威力不同一般。

  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朱总你有否想过“温州眼镜网”入市圈钱谋求大发展的那一幕?

  朱:有。温州是中国的一支“产业劲旅”,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入,温州的眼镜外贸额去年即达到70亿元的水平,但“入市”需要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尚处在积蓄力量阶段,因此,“入市”的问题言之过早。当然,一个真正做强的企业,“入市”也是一种趋势。

  记:建网时你多大了?

  朱:四十多啦。

  记:真是“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啊。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你说的“趋势”与“时务”一词其义相差无几,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俊杰”从“温州眼镜网”中冒出来!
来源:《眼镜导报》 作者:刘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