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怡:争当板材脚套的领跑者

温州碧怡眼镜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世良乍看之下不善言辞,但一经谈起碧怡的经营理念与行业的发展,他就直奔主题,让人感到振奋。振奋,来自于他的简约与坚定。

  温州碧怡眼镜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主要生产眼镜板材脚套和小饰品,技术力量雄厚,在广州、无锡、温州均设有多个分厂,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行业背景下,该公司产品一直深受国内外眼镜厂家的喜爱,同时,产品在本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一个在板材眼镜领域起步较早、颇有建树的企业,它是如何争当领跑者呢?

领跑,始于转型

  领先一步,就会领先一个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板材应用于眼镜制造中在国内仍然是个全新课题,人们对其工艺流程与市场前景均难以把握,多在观望,只有极少数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加工生产,因此,真正坚定地从事板材类眼镜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而蒋世良正是敢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蒋世良与眼镜有不解之缘。自进入社会就业后,他一直在金属眼镜制造领域奉献青春与才华。他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发现做外贸眼镜生意的货款难以回笼,而板材眼镜正在局部市场走俏,于是,1994年前后,在眼镜业滚爬摸打已经一、二十年的蒋世良在瓯海娄桥注册温州碧怡眼镜制造有限公司,次年正式投入生产,专业生产板材脚套,走上了产品转型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但仅有产品的转型是远远不够的,观念的同步变革事关公司发展壮大,蒋世良自然深知这一点。事隔多年之后,当记者很俗套地问及碧怡板材产品具体的个性与优势所在,当初又是如何自我突破观念的?蒋世良一脸淡然,他说:“碧怡板材脚套的十四年磨砺之功摆在那里,实际上无须我来评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人们对板材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碧怡硬是从没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成为首批将之工业化的企业之一;当人们跟风生产板材脚套的时候,碧怡产品当然不会停顿,而是拥有了更多的内涵。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快,争当‘板材脚套领跑者’,这就是我们的信念与成长的历程,也是我能够自信给出的答案。”因此,蒋世良觉得自我标榜企业的产品花样如何翻新、质量又如何如何高明有点近乎无聊,因为市场自有一双巨眼在衡量这一切。他只是站在交易的角度大谈观念变革的重要,顺便也举了一个例子:今年年初,有一位颜姓客户曾给了他一笔大单,但他只接受了其中的大部分。客户很是疑惑,难道碧怡不想多赚钱?蒋先生解释说:2006年以来,原材料大幅涨价,生产成本日增,行业“涨”声不断,碧怡产品却一直没有提价,拟定去年10月1日提价,今年元旦开始才略有提高。但这个提价,既是行情变化的需要,归根到底还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量化,这体现在碧怡所能提供的交易质量上:一是碧怡具备及时交货的能力;二是碧怡所交出的每一件产品其质量都是一次到位,既减少了自身的生产成本,也同时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三是在规定的交货期内碧怡只能生产这么多,不能以次充好忽悠客户——说到底,碧怡不接单则已,一接就让客户完全放心,创造双赢。客户被蒋世良的风范所折服,连连竖起了大拇指,以后也给他介绍了不少的生意伙伴。

  显然,碧怡的“交易质量”是对自身技术与产能的充分自信,是考虑到最快交货并且保质保量的执行力,也是衡量产品市场生命力的综合指标,它已远不止于一个单纯而平常的产品质量概念,而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正是蒋世良,可谓跳出产品做生意,站得高亦看得远。正是有了从眼镜材质到眼镜观念的一次次锐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温州碧怡眼镜公司在江苏无锡、温州梧田和娄桥都设有分厂,员工150余人,除批量生产小饰品和TR—90系列产品外,其主营产品板材脚套已自主开发出几万个品类,涵盖并满足客户对板材脚套的各种新需求,始终站在板材脚套行业的第一序列。

领军,效率当先

  “跳出眼镜做眼镜”,作为碧怡眼镜公司领军人物的蒋世良可以这样洒脱,但现实的难题仍然使他不可回避。近年来,国际股市震荡不安导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之温州“民工荒”等等因素,企业负担陡增,行业洗牌呼之欲出。如何继续争当板材眼镜领跑者?蒋世良审时度势,提出“三步走”的构想,重新调整公司的产品定位,着力向高档发展,另外就是内部挖潜,开源与节流并行,用两条腿走路。

  一是从时间上划分与明晰了公司宏观“三步走”方针,即:2007年重在提高公司生产效率,2008年为提升员工素质年,以期达到明年以后碧怡员工能够自觉规范生产的目标。开步第一年,碧怡眼镜公司为管理层确立了以“尊重同事,善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价值的管理理念,同时要求他们充分了解看每个员工的特点与特长,为后续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在提高现有产品档次的基础上,公司于今年初新增TR—90生产线,在守住原有客户的同时也在开发新客户,选择新客户,为他们始终提供放心的“交易质量”。

  三是倡导员工工资与其素质同步提升,狠抓微观落实。碧怡眼镜公司每周召开1~2次例会,进一步健全内部生态机制,推行相互尊重之风,在老板与员工之间架起一座“道义”的桥梁,使全体员工达成共识,那就是:要保证老板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办法就在于提高效率。为达此目的,蒋世良雷厉风行,围绕效率大做文章。首先,他大胆承诺:在材料损耗上“老板、员工对半赔”,既尊重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员工甩开膀子提高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也有效地保护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其次,诱之以利,公司从利益中提取20%为员工加薪;另外,晓之以理绳之以法,在用工合同上约定,碧怡公司有权辞退消极怠工而累教不改的员工,从法制角度保护劳资双方的利益。

在碧怡眼镜公司的这场“自我更新”活动中,蒋世良并非置身度外,他既是发起者,也是执行者。他曾经对一个抛光员工作出过错误的决定,没几天就发现是自己判断失误,当即在大会上向该名员工道歉!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碧怡眼镜公司内定的工价与产品单价在行业内趋低,但员工所能领到的工资在行业内却居于前列,有些入厂才三四个月的新员工的工资甚至比做了四、五年的老员工的工资还要高,有人说这是蒋董事长“海纳百川,以其能下”的坦诚激活了广大员工的潜力,有人也说老板不近人情。但在蒋世良看来,有效率才能争取到公司在行业内应有的发展地位,凡事以统计、质量为标准来评判每一个员工甚至老板的价值,直至彻底打破平均主义,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必走的过程。

  经过一年的洗礼,碧怡眼镜公司上下精神饱满,生产热情高涨,其中奥秘就是员工在生产流程中自然被“洗脑”,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看得见的实惠,因此效率大增,单个产品品质也大幅提升。比如,过去1000副板材脚套中偶尔会少了1、2副,但今年上半年再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

领情,回馈社会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蒋世良当然也没有忘记。他告诉记者: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作为老板,他的个人生活条件可能是衣食无忧了,但绝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不能置相关的加工厂和员工于不顾,相反,应自觉承担起力所能及的社会负责。

  蒋世良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一是保障员工待遇。公司不仅为员工设置了宽敞的文化活动室,不时更新设备,不定期地举行竞赛活动,方便员工劳逸结合,而且还进行户外拓展,2007年秋,挑选了八名优秀员工与温州镜界精英一起畅游风景秀丽的泽雅,百分百地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此外,在其他福利上,公司也走在温州板材眼镜同行的前列,比如,工龄奖、全勤奖、年终奖等等奖项,公司在前几年即已发放到位。

  其次,蒋世良把人才培养也看作员工福利的一种形式。为此,他多次邀请高级培训机构合作,对公司员工进行理论武装。培训效果如何呢?这需要检验,而蒋世良检验的方法也很特别:他很少在公司督阵,为员工创造成长的条件。如此以来,公司俨然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从碧怡公司出去的员工在其他厂不用面试就直接上岗。并且,工资比其他厂出来的要高。正因为拥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公司今年在梧田和娄桥建立分厂时得心应手,这些人才直接被派上用场,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经受锻炼。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可能属于工作方法的问题,但在碧怡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社会效应。有一天上午,一位员工忽然脸色苍白,萎顿在地。正在公司的蒋世良听到消息,立即赶赴现场。员工自诉早上没吃饭,他立即派人买来面包等食品和慰问品,并送往医院检查。实际上,是这位员工迷恋上网,多次熬夜引起身体贫血,夫妻也为上网的事常常吵架。蒋世良便与他促膝谈心,帮助这名员工彻底戒掉了“网瘾”,身体恢复了健康,小夫妻也和好如初。另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在碧怡眼镜公司已是二进二出,在外面不断地比较之后,觉得还是碧怡好,第三次仍然想进,蒋世良也仍然没有拒绝他!用这位碧怡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不能以德服人,我们的事业又怎么能做得长远吗?

  蒋世良的慈善之心不仅浸透在公司的管理细节,而且也飞向社会更为广阔的天地。由温州市慈善总会牵头,他从2002年秋开始,即负担了贵州边远地区六、七个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费。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温州碧怡眼镜公司及全体员工的捐款累计高达一万七千多元。做这一切的时候,蒋世良坦言相告,他有这个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对于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此,如果说他要图什么报答,那就只是希望这些孩子今后能好好做人,希望灾区的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综观温州碧怡眼镜公司十四年的发展,其板材脚套或其他新的产品,说到底,不过是蒋世良与他的员工们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一个载体,所以,温州碧怡眼镜有限公司始终能够上下拧成一股绳,信心十足地朝我们奔来,也正以争当“板材脚套领跑者”的姿态强劲地奔向现代规模企业的明天!
来源:《眼镜导刊》 作者:刘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