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现在是落后 以后靠大家

 自2006年隐形眼镜安全门事件爆发后,国内隐形眼镜市场一度陷入低迷。3年时间过去了,国内隐形眼镜发展是何现状、有何创新技术、有何突出焦点问题、市场格局有何变化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全新的考证与梳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国内隐形眼镜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研究中心主任谢培英,请她就上诉疑问进行专业权威的解答与概述。(以下采访内容为节选)

  记者:谢教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本刊的采访。目前,中国隐形眼镜在世界隐形眼镜领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和地位?

  谢培英:总的来说,中国隐形眼镜目前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虽然近十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但隐形的验配率却未有明显协调性增长,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因为根据近几年的全球调查情况显示,各个国家和地区Contact Lens(隐形眼镜,以下简称CL)配戴人口占总人口11%的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其次是占9%的荷兰,占8%的挪威,占7%的包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瑞典和波多黎各,占6%的有中国香港、德国和丹麦,占5%的有法国和英国,占4%的有奥地利和瑞士,占3%的包括希腊、意大利、芬兰、捷克、比利时和期洛文尼亚,占2%的包括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占1%的包括巴西、智利、墨西哥、乌拉圭、委内瑞拉、葡萄牙、波兰、匈牙利、土耳其和南非,而中国内地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尚不足1%。中国内地目前的配戴人口比例约为0.4%。全球软性隐形眼镜(以下简称SCL)配戴总人数约为8000万人,其中美国占了40%、欧洲占了22%、日本占13%、其他中等发达国家占20%、发展中国家仅占5%。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隐形眼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谢培英:目前国内隐形眼镜仍以SCL为主,约占整个隐形眼镜市场份额的90%,而且大多数是在眼镜店验配,专业人员基本是验光师与验光员,技术水平可以说是各地、各店参差不齐。有些眼镜店缺乏医疗化管理,甚至将隐形眼镜完全作为普通商品或者礼品随意出售或赠送。与发达国家眼科医师以及视光医师主导验配与使用相比,国内大部分眼科医师不参与、不理解、不关心隐形眼镜验配工作,不认为隐形眼镜属于医疗产品,观念上仍存在一定问题。

  记者:那么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谢培英:国内隐形眼镜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性表明诸多方面均需进行提高与改善。我认为首先应加强监管的力度,作为医疗产品的使用,对其验配人员和单位应有相应严格规定,尤其是验配RGPCL和角膜塑形镜,更需谨慎控制;其次是各级教育和培训水平与频度的不断提高,眼科医师亦需接受本专业的再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利用新闻媒体、杂志、书籍等多方面开展科普宣传也十分重要,需要不断提高消费者眼部保健意识;近几年国外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忙将它们引入中国,使国人受益,以得到更为清晰的视觉效果和保持舒适的戴镜环境,也是值得探讨的一大问题。

  记者:最近几年,我国在隐形眼镜研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和创新?

  谢培英:国内几大医学院校和医院如北京大学眼视光学中心、天津眼科医院、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广州中山眼科中心、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等,十几年来始终坚持由教授、医师主导、科学验配,规范操作(电子病历系统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取得了很多经验和良好成绩。特别在利用透气性硬性隐形眼镜(RGPCL)和角膜塑形镜矫正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圆锥角膜(国内专利产品)、外伤术后等疑难病例以及近视控制治疗方面成绩突出,处于先进行列。

  记者:隐形眼镜安全门事件对中国隐形眼镜市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经过3年的调整与发展后,您认为目前中国隐形眼镜消费观念有何特点和变化?

  谢培英:隐形眼镜护理液安全门事件对中国隐形眼镜市场造成了很大的负责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推广普及之中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厂商、医师和消费者链条的衔接性不充分,媒体曝光的不确切性等,使得验配单位和戴镜者出现了过度恐慌。

  其实配戴隐形眼镜引起角膜感染的因素很多,罪不全在护理液。经过调查研究证实,大部分角膜感染患者存有不良的戴镜使用习惯,特别在护理镜片方面表现得不规范、不充分、不严谨,所谓受让人性降低。

  针对戴镜者的依从性国内也曾做过抽样调查,涉及8个城市1000余人。结果显示有48%的戴镜购买前不做任何眼睛检查;在做眼睛检查的人群中,有49%的人一年以上才做一次检查;有13%的戴镜者摘镜后不冲洗或揉搓镜片;37%的传统型镜片使用者使用时间超过指导的期限;57%的戴镜者3个月内不更换镜盒;普通水凝胶SCL配戴者37%会戴镜午睡,有19%的人会戴镜片过夜。上述结果表明国内隐形眼镜配戴者的依从性的确不高,安全隐患存在很多问题。

 记者:作为视光学专家,针对目前国内隐形眼镜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您有何建议与指导?

  谢培英:在充分肯定隐形眼镜光学矫正优越性的同时,应当特别关注隐形眼镜配戴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强调三大要素,一是保证镜片的产品质量(由厂商和验配单位共同进行质检控制)。二是需要专业人员高水平的验配技术与经验,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配戴方式与时间,同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有效培训戴镜者,并为其制定可行的复查程序。三是戴镜者的密切配合,需有较高的卫生素质和自控能力。前述国内几大医学院校和医院由于在实际隐形验配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三要素,所以数十万的戴镜者中未出现角膜严重感染的病例。

  记者:中国隐形眼镜产品有何特色和发展趋势?

  谢培英:目前处于隐形眼镜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新型材料的优化为科学普及CL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长时间,长期有效、舒适和安全配戴CL的根本保障。理化性质中透氧性能因关乎到眼表面的代谢、健康,受到高度瞩目,硅水凝胶SCL的Dk/t值(透氧性)已逐渐上升至原有SCL的4~6倍左右。其他如透光率、折射率、强度等均保持了稳定的优良性能。与此同时超高透氧RGPCL材料(Dk>150)也陆续投入使用。另外通过对高透氧材料旅行高科技的表面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湿润性,同时降低材料的蛋白质等沉淀物的形成。水凝胶SCL和超高透氧RGPCL的使用率近几年国内外均有快速提高。

  另外随着高科技数控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SCL的设计和加工制造有了突出的进步。从单弧面到多弧面,从球面到非球面、托力克面,从单焦点到双焦点、多焦点,从中心光学区到周边区每个部位的精确计算成形,逐步加强了镜片与眼表面之间的吻合性与匹配度,即所谓配适状态不断得到改善,从而促使CL可针对不同的屈光异常和表面形态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中心位置、最适宜的活动度和泪液循环,进而尽量减少了对眼表面的不良刺激和损伤。与此同时,设计的改良也进一步提高了视觉质量,使CL优越的光学性能发挥到极致。例如,一些非球面设计镜片可有效地消除球面像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托力克设计镜片针对存在散光的病例,与普通球面设计相比较,可降低部分像差,提高不同对比度视力;同心圆同时视型、衍射型双焦设计或渐变多焦设计镜片,可使老视眼在不同礼物距离均获得清晰的成像;逆几何形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正在临床推广使用于青少年近视的矫正与控制。近年来CL医学方面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例如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无晶体眼的视觉矫正与管理,利用SCL的绷带效应、保湿效应和缓释药膜的效应能十分有效地保护角膜、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迅速缓解疼痛,提高局部用药浓度,对一些眼病的治疗性应用也是SCL的强项。

  记者:您认为中国隐形眼镜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谢培英:SCL的配戴方法正在提倡使用周期越短越好。来自欧、美、日本等14个国家17800张隐形眼镜验配处方的统计显示,传统型/年戴型隐形眼镜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被抛弃型隐形眼镜所取代;月抛型隐形眼镜已成为目前全球配戴者的主要选择,占总量的47%;日抛型镜片占26%;散光镜片验配占27%。国内近几年也有很大改变,据某些单位统计月抛等频繁更换型隐形眼镜的使用率已从2005的36%上升到2008年的70%,散光镜片从2005年的<1%上升到2008年的>4%。

  CL的护理当中,除了强调多功能护理液对眼表的生物相容性,还要强调护理产品与镜片适应性的合理选择,强调戴镜者的保护意识,依从性和规范性,以及与医师的配合性,强调定期复查眼睛和镜片的绝对保障,同时也强调眼科和视光医师的医疗监督和管理职能。因此呼吁眼视光学界探讨行为科学的实施模式,其目的旨在使业界真正懂得不只是出现了问题才去解决问题,有病治病,无病等待,而是有的放矢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具体措施,深入人心的教育戴镜者,转变他们的各种不良习惯,使他们认识到不良反应与危害的严重性,进而规范他们的健康行为,从而带动隐形整体的健康发展。

  中国隐形眼镜市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会等到很大的拓展,相信在国内良好政策的带动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创出新的局面,尽快与国际接轨。
来源: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作者:王有西